铁腕治山为城市“绿肺”减负‘新澳门正版官方网站’
本文摘要:铁腕治山为城市“绿肺”减负——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报道之一■近两年来,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违建拆除面积累计8万余平方米,中央环保督察指出、内参反映、自然资源部交办、绿盾行动查出的“四个交办”问题以及我市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共计340宗,完成整改333宗,整改完成率达97.9%■没有完成整改的7宗问题均属于宗教历史遗留问题,其违建部分已做到应拆尽拆、应改尽改,其余部分待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后,办理集体土地征收转用并完善手续■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,得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肯定暮春初夏,是缙云山一年中最清新的时节。
铁腕治山为城市“绿肺”减负——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报道之一■近两年来,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违建拆除面积累计8万余平方米,中央环保督察指出、内参反映、自然资源部交办、绿盾行动查出的“四个交办”问题以及我市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共计340宗,完成整改333宗,整改完成率达97.9%■没有完成整改的7宗问题均属于宗教历史遗留问题,其违建部分已做到应拆尽拆、应改尽改,其余部分待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后,办理集体土地征收转用并完善手续■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,得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肯定暮春初夏,是缙云山一年中最清新的时节。上山道路在高大的乔木与翠竹中蜿蜒,阳光透过枝叶星星点点地洒落;轻风徐来,带着山间欢悦的鸟鸣和缙云寺杳杳的钟声。站在一个叫马中咀的山崖边,近可观苍茫如浪的绿色群山,远可眺玉带般流过的嘉陵江,还可鸟瞰山脚下风光如画的北碚城区。
这里是中国特大城市中罕有的“三区叠加”之地:在有“物种基因库”之称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外,是闻名遐迩的缙云山风景名胜区,山下是繁华的重庆主城区。“三区叠加”,一度也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带来困扰。以前,毗邻自然保护区的原住居民和农家乐“靠山吃山”,蚕食林地现象时有发生;囿于保护区的严格政策,长居于此的原住居民生活不便,也无法新建基础设施、发展产业,增收较为困难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,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,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。2018年6月,重庆打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,坚持“保护生态、保障民生”的方针,实行“铁腕治山”。市委、市政府作出决策部署,市级相关部门通力协作,基层干部有力推进,探索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为“四山”保护提升提供了范本。
4月26日,春季的缙云山满目翠绿记者万难摄城市“绿肺”亟待“减负”李星华是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的林业队长。“五一”小长假期间,他带头巡山劝导游客。“莫乱扔垃圾,莫野外用火。
”李星华拿着喇叭巡回宣传,“这是重庆的‘绿肺’,我们一起好好珍惜!”这片让李星华珍惜的“绿肺”,对重庆有着特殊意义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横跨北碚、沙坪坝、璧山三区,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。这里是地球同纬度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之一,有2407种植物和51种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,是重庆地区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库;同时缙云山风景名胜区有着巴渝十二景之一的“缙岭云霞”和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,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。山下则是繁华的重庆主城城区,集聚着大量的城市人口,布局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。
“三区叠加”既凸显缙云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,又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。“我把这里当成自己的‘根’,以前没想过要离开。”李星华告诉重庆日报记者。
就在一些邻居下山到北碚城区买房住时,他却就地建房、装修,其中部分房屋是“顺便”占用老宅周边的地扩建而来。2001年缙云山国家级保护区成立前,山上有大量原住居民。
少数人乱搭乱建、超占超建,房屋不断“长高长胖”;其中部分农家乐在经营过程中,有盗挖竹笋、盗采草药等违法违规行为。由于原有的监督管理体制不顺、执法不严,保护区内出现违法建设、违规经营、农家乐无序发展、乱占蚕食林地等问题,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。
拆违前的缙云山葵莲养心谷入口(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)“三力”绘就“三张图纸”“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涉及的主体多,形成的时间久远,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,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。”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组办公室(以下简称“推进办”)有关负责人说,这些问题仅靠某个区或某个部门难以解决。对此,我市依靠“三力”,绘就解决整治难题的“三张图纸”。依靠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指挥力,综合整治工作定好“作战图”。
2018年6月初以来,市委书记陈敏尔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唐良智前后9次到缙云山靠前指挥,调研督导,听取整治进展情况汇报并作出20余次指示;市委、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综合整治工作33次,出台《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》,有针对性地明确了整治重点任务、推进措施、时序安排和任务分工,确保综合整治工作能保持正确的方向、高效的运转,取得扎实的效果。依靠市级各部门谋划协调力,综合整治工作制好“施工图”。市林业局、市规划自然资源局、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积极发挥参谋和协调作用,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实质,在法律空白和整治要求不明晰之处,提出创新性政策建议和解决办法;运用最新影像图开展为期1个月的全覆盖调查,排查出3085宗建构筑物,并经技术人员实地走访测量,除中央“四个交办”问题190宗外,自查发现和认定150宗违建,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。
依靠基层干部的战斗执行力,综合整治工作绣好“效果图”。北碚、沙坪坝、璧山三个区分别成立专班,组织500余名干部走访原住居民,召开座谈会、院坝会,发放宣传资料数千册;开展常态化“现场办公”“马路办公”,征集到群众想法、诉求5300余条,并将带有普遍性的诉求纳入政策决策中,切实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。
拆违治理后的缙云山葵莲养心谷入口记者万难摄1140余名原住居民迁出“综合整治拆迁工作,除了依法依规,干部们更多是以情以理,将工作做细做实。”推进办有关负责人说。说起自己家的拆迁,李星华表示,他从坚决反对到坚定拥护,经历了漫长的过程。
最初镇、村干部来宣传拆迁时,李星华有强烈的抵触情绪,毕竟房屋是自己花了一大笔钱、费了很多心血才修成的。拆违没有搞“一刀切”。
镇、村干部十余次上门宣讲政策,告诉他只需拆掉违法部分,他勉强同意。施工队入场拆违,干部和他一起监督,确保应拆尽拆,不该拆的一寸不动。
为了保证合法部分房屋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,一间小屋前后拆了8天。在8天里,干部们语重心长地向他宣讲政策,希望他拆违后继续珍爱环境,保护缙云山的每一寸绿色。
“政府都为我、为这座山想到这个份上了,我还有啥可说的呢?”李星华感慨,“这里是我的‘根’,但生态保护不好,‘根’也不存在了。”第八天下午,他对干部说:“全拆了吧,我搬到北碚城里的女儿家。”拆了自己家后,他还动员哥哥李星庸拆迁房屋,下山居住。在两兄弟的带动下,缙云村的拆迁整治工作很快完成。
对于一些不愿整改的企业,各区则采取了强制措施。璧山区大路街道有一家工业企业位于保护区边缘的实验区内,其建筑属于违法用地、违章建筑,应予以拆除。
但由于企业配合意愿不强,璧山区对其实施了强制断电停产。目前,该企业已完成拆除和厂区原址覆土复绿工作。近两年来,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,1140余名原住居民迁出;核心区和缓冲区全面禁止包括农家乐在内的生产经营性活动,三个区引导实验区内20余家农家乐退出经营。整治过程中,没有发生集中上访或群体性事件。
四级林长守护缙云山生态在黛湖旁,一块北碚区林长公示牌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。公示牌上,明确了北碚区级林长是区委书记和区长,缙云山区级林长是分管副区长,留有相关电话、责任区面积及林长职责。为探索整个缙云山山脉生态保护长效管理机制,我市在缙云山山脉建立了市、区、镇街、村居委的“四级林长”制,共有林长261人,其中仅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就有各级林长196人,实现了“山林有人管、事情有人做、责任有人担”。
为防止综合整治效果反弹,我市还推行了多项跟进措施。在拆违原址上开展生态修复,本着因地制宜、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各类花木50余万平方米;及时开发巡山守卡护林员、保洁员等公益岗位300余个,确保搬迁的原住居民有稳定收入来源;围绕“城市绿肺、市民花园”,突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、人文、民生、休闲等四大类功能,在为山上“减负”同时,在山下结合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,建设64.5公里的环山道,发展生态康养休闲产业,真正实现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。(记者罗芸)。
本文来源:澳门最新网站游戏-www.eczespray.com